大多数类型的肾脏疾病,只要准确诊断,及时治疗,病情稳定控制,基本上不会去尿毒症。仔细诊断这三种肾脏疾病,如果准确、及时治疗,注意护理,可以避免尿毒症。
一、微小病变肾病
本病多见于儿童,主要表现为"三高一低",大量蛋白尿,高度水肿,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。
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激素休克,一般治疗2周后开始缓解,8周后完全缓解的部分患者,治疗4-6个月后稳定,基本药物可停用。有的儿童治疗8周后仍无有效缓解,表现为激素抵抗,考虑病变不轻,建议穿刺。
成年患者服用激素缓解较慢,主要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激素,半年左右可以有效控制。如果出现激素抵抗,可以加入免疫抑制剂提高疗效。
二、 膜性肾病
膜性肾病1、2期,一般认为蛋白尿进行定量分析低于4g,肾功能情况比较系统稳定,肾小球滤过率、内存肌酐清除率等没有一个明显提高损伤。治疗后病情多会恢复。
在中晚期,蛋白尿超过8 g,肾小球损害严重,出现肾功能衰竭,肾脏损害明显,肌酐和尿酸升高,可稳定,但肾功能不可逆损害,恢复困难,尿毒症风险增加。
三、lgA肾病
lgA肾病是常见的肾炎类型肾病。典型的症状是血尿。对于早期存在一个单纯血尿的患者,肾功能不会因为存在严重损害,预后都较好。但注意我们仍要进行定期复查,监测系统是否有蛋白尿的漏出。
为了降低 LGA 肾病患者发生尿毒症的风险,需要注意三个方面: 蛋白尿控制在1g 以下,血压控制在140/90以下,肌酐控制在130以下。长期维持,预后一般不会太差。
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提醒: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,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,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让自己更好的控制病情。
- 上一篇:泡沫尿是如何形成的
- 下一篇:肾病患者吃药时需要注意什么